3.1.網路模型與協定
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Layering
1.在OSI由上至下可分為7層
1.實體層
2.資料鏈結層
介質存取控制方法
定址
3.網路層
定址
路由
4.傳輸層
編定序號
流量控制
可靠性與效率性
5.會議層
單工
半雙工
全雙工
6.表現層
編碼與轉碼
壓縮與解壓縮
加密與解密
7.應用層
2.兩端的通訊是對等的關係 (Peer-to-Peer), 也就是透過同層的訊息交換來達成同一層之間的通訊, 同一層之間的溝通方式稱為協定
3.由上而下
封裝: 由上到下的資訊不動, 再加上這一層的資訊上去稱為表頭
4.由下而上
解封裝
L1設備 (實體層):
中繼器(Repeater): 連結兩邊的網路區段(segment)以延伸網路傳輸的距離
集線器(Hub): 串接多部電腦, 也可增強訊號; 但Hub不會判斷訊息該到哪個port
L2設備 (資料鏈結層):
橋接器(Bridge): 串接不同的實體網路, 例如將匯流排網路及星狀拓撲網路串接起來
Bridge的訊息傳輸會經過三個步驟
1.發現(Discovery)
2.過濾(Filtering)
3.轉送(Forwardig)
L2交換器(Switch)
L3設備 (網路層):
L3交換器(Switch)
路由器(Router)
L4設備 (傳輸層):
L4交換器(Switch)
L7設備 (應用層):
主機(host)
Hub vs Switch
共同之處
差異
Switch vs Bridge
共同之處
差異
Bridge vs Router
共同之處
差異